上傳日期:2019-03-02 15:00:47
系統分類:新聞
作品版權:原作者版權所有,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禁止個人使用
2008年,以諾基亞N85的發布為標志,拉開了具有柔性特征OLED商用的序幕。
2017年,蘋果十周年紀念版iPhone X首次向柔性OLED拋出橄欖枝,正式把OLED推向了“權力的王座”。
2018年,柔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發布全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價格8999;再一次讓大家看到了柔性屏的“想象力”。
比較悲催的是,FlexPai雖然是全球首款可折疊手機,縱然也獲得了外媒的盛贊,但它終究叫好不叫座。
直到智能手機,現在都不談進入瓶頸了(自從喬布斯留下最后的經典iPhone 4與世長辭之后,現在的手機幾乎就沒什么太大的突破),它的發展生態開始讓人感到絕望的時候;全面屏已經被玩壞了、一個劉海屏居然都能“炒”出高度;再加上三星和蘋果都在大中華市場慘敗,以及那迎頭趕上的華米OV競爭加劇,這些手機巨頭迫不及待想要引爆下一個“風口”——折疊屏;這將是一次技術和戰術上的全面戰爭,因為柔性屏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十年的交互終端。
至于折疊手機這把火為什么不是柔宇點燃的?
一方面是當時的手機市場點歪了科技樹正在扎堆挖孔屏和水滴屏、甚至是升降鏡頭,但用戶卻并不怎么買賬;另一方面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柔宇的“折疊”技術還算不上成熟,FlexPai也只是被“掰彎”了而已,不管是由于自己還是國人明顯都不夠自信。
沒有一代宗師的風范又談何開啟一個時代,于是,三星、華為和蘋果也就呼之欲出。
2019年2月21日,三星在舊金山的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發布首款內向折疊手機——Galaxy Fold,價格13300;官方給出的上市時間是4月26日。
2019年2月24日,華為在巴塞羅那MWC 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發布首款5G折疊屏手機——Mate X,價格17500;預計6月中下旬開始發售。
只不過在這一次狹路相逢的戰役中,蘋果又一次缺席了;折疊手機的戰場就只剩下了三星和華為左右互搏。
當然,在主流玩家之外永遠不會缺少“非主流”玩家的煽風點火。
2019年1月23日,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小米折疊屏手機工程機的操作視頻,采用的是外向雙折;考慮做成量產機發布。
MWC2019期間,TCL展示了自家的三款折疊屏手機,包括橫屏和豎屏折疊等方案;不過預計到2020年才會發布。
2019年2月25日,OPPO副總裁@沈義人 通過微博po出自家的大尺度折疊屏原型機,比較尷尬和華為Mate X“撞臉”;量產時間有待考慮。
我們可以看見折疊手機正在因為三星和華為的出現,分為兩大流派:內折與外折;內折以三星為代表的“韓流”,暫時還沒有其它更優秀的選手;外折以華為為首的“華流”,還有小米的雙折“變種”;我們大膽猜測相比于內折的局限性,外折或許會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有人說三星的內折技術比華為的外折技術更高超,三星的質感比華為好,這個我們并不否定;要知道人家三星最初靠的就是在半導體上的賭徒性投資起家,2016年后甚至占據了OLED 96.5%的市場規模;但是非要強調三星內折比華為外折高級的話,就有點“強詞奪理”了。
要知道三星和華為都可以在使用單面屏的時候關掉其它屏,折疊操作的時候華為的單面屏不管是畫面比例還是操作空間明顯都比三星優秀;
而且,三星的附加屏真的很雞肋,尺寸尷尬不說,折疊起來用的時候真的就像一臺曾經的翻蓋功能機;
對比而言,華為不管是折疊形態還是展開形態,屏幕都得到了最大效率的使用。
當然,這只是在單純評價內折和外折的優劣,請粉絲們不要代號入座。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提的是,折疊手機固然是一種交互體驗上的創新;但是現有技術目前有一個最大的Bug,不管是內折、還是外折,都有著無法忽視的致命缺陷——折痕。
圖源:虎嗅@李賡
我們并不否認三星OLED技術的成熟,但是內折原本就比外折更有破壞力(外折有更大的緩沖空間和幅度);考慮到國產OLED的“稚嫩”,我們姑且打個平手。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剖析它們各自的優點和缺陷。
三星搶在華為之前三天發布Galaxy Fold,怎么看都有一種投機取巧的味道。
這種感覺像極了2016年三星搶先蘋果iPhone 7一個多月發布Note 7,后來的結果大家是知道的。
也因此,Galaxy Fold甫一出現就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陰影;再加上三星的展示視頻背景特暗,剪輯也只是點到即止,放出來的信息源又少,我們很難窺其全貌。
但從網友們不厭其煩的安利聲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些東西。
1.三星折疊手機的質感相當不錯,有其一貫的水準;
2.三星首創的多窗口解決方案,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3.三星在元器件上的瘋狂堆棧,可謂是下足了血本;
4.在華為和蘋果的定價策略面前,三星算是良心價。
以上是三星折疊手機讓人眼前一亮的優越性;但它的缺陷也同樣明顯。
1.內外屏尺寸和比例的非主流,是真的有點反人類,畢竟,大家都是被蘋果調教過的人;
2.大屏側劉海,這個對于習慣了平板的用戶真的不能忍,我們之所以追求更大屏的初衷不就是為了追求更完美的沉浸體驗么;
3.折疊形態下兩塊屏幕中間的真空等腰三角形雖然是為了給內折屏增加緩沖空間,理論上無可厚非,但它就像一根尖錐破壞了折疊形態的想象力。
這樣一對比,三星折疊手機展開形態下背面那條細縫突然就無關緊要了。
三星Galaxy Fold就是這樣一款優點和糟點都同樣突出的首款折疊手機(正式發布)。
喜歡它的人會特別迷戀,討厭它的人同樣也不會少。
2018年末到2019年初,華為的話題指數一直居高不下。
手機業務讓一貫低調的華為從幕后從上臺前之后,華為這出戲就一直沒停過;這一次的5G技術更是一次性的把華為捧上了神壇。
三星搶在華為之前,先發制人透支了大家對于折疊屏手機的想象力,也給了大家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折疊屏的“使用價值”;等到華為出現的時候,雖然在工業設計和對消費者使用習慣調研方面“吊打”三星,但是迎接華為折疊手機的卻是遠超三星的否定。
互聯網上有理有據的支持三星反對華為也就算了,但總有人無條件的支持三星貶低華為,真的很讓人心塞。
同樣,在這里我們也來一一列舉華為的優點和缺陷。
1.工業設計的完成度更成熟,折疊狀態幾乎沒有贅余;
2.折疊后11 mm的厚度,守住了折疊手機最后的底線。
3.首款5G折疊手機的噱頭,還是有很大的里程碑意義。
至于缺陷,華為也一樣不遑多讓。
1.折疊后被突出的中軸線上屏幕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沖擊;
2.不知道是不是渲染的緣故,華為的效果圖算不上精致;
3.17500 比三星還貴的價格,但卻缺少類似的應用生態;
4.國人對于華為的過度追求、對于三星的過度追捧,這才是華為最大的軟肋。
或許,還會有人吐糟華為的單側凸起不美觀,但瑕不掩瑜,作為平板狀態手柄還是有很大的實用價值的。
雖然,蘋果在這一次的折疊手機大戰中缺席了,但不管是三星還是華為大概都不可能忽視這個“假想敵”。
畢竟蘋果走得從來不是三星“先發制人”,又或者是華為“步步為營”的老路,蘋果,從喬布斯時代開始就被烙印上了“出奇制勝”的基因;雖然目前蘋果式微,但我們依舊無法忽視蘋果背后最珍貴的資源“移動生態開發者”。
有這一群人的存在,蘋果就不必過早進入折疊手機早期的步履闌珊時代,它手握“iOS生態”這枚棋子,完全可以裹挾比較成熟的生態之勢撕開硬件的壁壘;畢竟,蘋果正在預謀將iOS和Mac OS打通。
如此,我們也可以預言蘋果在折疊手機中的優勢和缺陷。
1.iOS移動開發者生態,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2.iOS移動應用拓展,App繼承者可能出現。
當然,蘋果的缺陷也如鯁在喉。
1.蘋果的高價模式正在潰敗,折疊手機如何定價是一門學問;
2.折疊手機熱對于iPad和Mac,都不算是一個友好的新物種。
所以,到了蘋果這里折疊手機就是一個保大(iPad和Mac)還是保小(折疊手機)的倫理故事;很明顯,庫克沒有喬布斯快刀斬亂麻的魄力和勇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是在單面屏的基礎上拓展出一個全面屏,做了一個功能和交互上的升級;但三星亡羊補牢搞出的附加屏和98%全面屏基本就是兩個體系,我們有權利懷疑這是不是三星把兩臺機器“綁架”在一起了,這樣的交互成本實在太大了。
雖然三星在元器件方面確實下了血本,但這種不考慮冗余的“大雜燴式”設計真的有點尷尬;要說鉸鏈設計有多強大,這個用戶真的不Care。
至于華為,這獨霸天下的價格,這是認真的么?
當然,換一個角度,看待三星和華為折疊手機或許會更加客觀。
我們可以看見華為把自己壓軸的技術5G放在了Mate X之上,可見華為對于自己的篤信對于未來的篤定。
但是三星Galaxy Fold卻是和Galaxy s10一起聯袂出現的,三星大概是想腳踩兩只船:用Fold來炫技,用s10來嘗鮮;三星的激進和緊迫感不言而喻。
但我們并不否認,三星和華為給了我們折疊手機的兩種選擇。
借用《倚天屠龍記》里的那句話“寶刀屠龍,號令天下;倚天一出,誰與爭鋒”;在這里,三星就是屠龍刀,華為就是倚天劍;它們不一定非要拼個你死我活,只要用戶喜歡,你腳踏幾只船都行。
在這里,其實我們還可以做更進一步的思考:折疊手機真的是未來么?
它是未來,但它代表不了未來;或許,在2~3年之后,折疊手機就會被新的交互終端取代,她只是一個不太成熟的“過渡產品”。
但就算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折疊手機才在的意義:
第一、在硬件上它為下一代的交互終端打下了技術基礎;
第二、折疊手機應用或可成為下一代交互終端的內容和操作啟蒙。
考慮到折疊手機的底層邏輯:折疊屏其實是滑蓋手機的一種“進化”,只不過它不再是低技術含量硬件上的取舍,它已經上升到了黑科技上的極致追求。
如果說iPad打破了筆記本和手機的界限,但它的內核終究是“平板電腦”。
那么折疊屏將再一次打破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界限,它是一部妄想變成平板的手機。
最后,折疊手機或許就像是電腦從消費者端(Mac)到工作站級別(NeXT)的一次升級,它瞄準的用戶沒準根本就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一些專業的工業設計師抑或極客;畢竟,在折疊手機沒有迎來下一個國民應用之前,它終究只是一個“可遠觀不可褻玩”奢侈品。
所以,在折疊手機成熟之前,我們還是洗洗睡吧;躺在床上看他們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版權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非fsvi的文章,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站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新聞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