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日期:2014-07-20 23:26:31
系統分類:新聞
作品版權:原作者版權所有,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禁止個人使用
時間:09月04日 ~ 09月11日 每天09:00-17:00
地點: 廣州 海珠區 廣州市昌崗東路257號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紀念館
費用: 免費
活動詳情
本次計劃作為嶺南地域文化的主題研究機構首次切入當代實驗藝術領域,態度和立場是開放的、中立的。主題將圍繞在針對嶺南地域文化的身份認同與界限展開討論。參與的藝術家年齡在大多都35歲以下,除了廣東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藝術家外,還有建筑師、跨媒體藝術家、現代舞者以及新聞工作者。大部分作品都是因應嶺南畫派紀念館的場地特點以及藝術家與本館的思想碰撞而創作的。其中如林于思、韋璐、劉一行更把自己的畫室搬進紀念館展廳讓公眾了解他們的創作過程;鄧瑜、韓建宇、黃一山、莫菲,這幾位架上藝術家將進行跨媒材的創作;策展團隊成員楊義飛、肖珊珊、龍邃洋除了進行個人的創作外,還與館方和策展人周湧合作,與藝術家進行互動。
嶺南畫派是二十世紀20年代隨著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國現代畫壇的中國畫流派。社會變革進程的復雜性、艱巨性與激烈性,使得這一畫派一直在爭議與批評聲中成長和壯大,成為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聲名卓著、影響深遠的重要畫派之一。嶺南畫派倡導“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思想,積極推介中國美術變革的新觀念,嘗試調和中西畫法的寫實主義語言,反映正在發生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展現關于現實人文主題的實驗精神。嶺南畫派紀念館作為研究嶺南畫派的專業機構,除了關注嶺南畫派與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的關系外,更希望延續嶺南畫派創建之初的實驗精神。基于這種學術背景下,李勁堃館長提出每年度或雙年度利用暑假有較長的檔期外延出一個實踐性項目,目的是希望為青年實驗藝術家提供進行嘗試和展示的場所。嶺南畫派創始之初的時代藝術形態僅限于繪畫,而當下的藝術形態已趨于多元。因此當下所發起的討論,并非只局限于繪畫,而是擴大為所有的視覺藝術類型,甚至是視覺藝術以外的藝術形式。我們需要延續的或許并不只是嶺南畫派流傳下來的藝術形態與手段,而更應該是其藝術主張與實驗精神。
新聞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