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日期:2014-07-20 23:26:36
系統分類:新聞
作品版權:原作者版權所有,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禁止個人使用
李鐵夫、王肇民、潘鶴、胡鉅湛、陳秀莪、羅宗海、曾松齡、吳正斌、黃中羊、龍虎、陳朝生、陳海寧……這些響當當的名字,每一個在水彩畫界都是擲地有聲。他們中不乏水彩史上的大師級領軍人物,也不乏全國美展金獎得主,更不乏活躍于當今水彩畫壇的優秀青年畫家。如今,您在莞城美術館就可以一睹他們的代表作品。適逢廣州美術學院60周年校慶,同時結合莞城美術館主打“水彩”品牌的發展方向,莞城美術館將于2013年11月7日至12月8日舉辦“廣州美術學院水彩60周年研究展”。
大師代表作品珍貴亮相
本次展覽是一場大型回顧展,現場展出廣州美術學院以著名畫家李鐵夫、王肇民等為代表的38位優秀藝術家的50幅水彩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覽受到社會各界包括藝術機構、收藏家及藝術家的鼎力相助,使得展覽完整地收集并展示出廣州美術學院水彩發展60年中各時期的優秀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李鐵夫的兩件作品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而王肇民的三幅作品則全部來自東莞本地收藏家的慷慨解囊。其中還有一些水彩老前輩自家珍藏的、極少參加展出的作品,非常難得。
“廣美水彩”創作大軍
廣美水彩在王肇民先生的感召和引導下發展成了全國范圍內極具影響力的水彩學派,這一學派,幾十年來在大師們的精心耕耘培育下,代代相傳,后繼有人,后起之秀們極富探索精神,他們對水彩大師王肇民崇敬而不迷信,王肇民的作品,是一百多年來西方寫實主義繪畫進入中國后達到成熟的真正標志之一。王肇民的水彩畫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他的作品告訴我們,一切關于繪畫的爭執都是徒勞無謂的,舉世杰出的繪畫作品定與畫種及題材無關。藝術家們一方面努力汲取王肇民水彩的精神營養,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力圖開創廣州美術學院水彩藝術的新局面。從初創時期的李鐵夫、王肇民先生到后來的黃增炎、黃中羊、龍虎、陳朝生、陳海寧等水彩畫領軍人物甚至更年輕的鄭來喜等后起之秀們構成了廣美水彩的整體面貌。無論從具有深厚傳統的王肇民水彩體系來看,還是從廣美水彩當前蓬勃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都完全有理由相信本次廣美60周年水彩研究展將創造一個精英璀璨、杰作輝煌的藝術氣氛。
精彩活動為展覽增色
開幕當天,莞城美術館將邀請到廣美教育學院院長助理、著名水彩畫家陳朝生老師現場示范寫生創作,給觀眾呈現一堂別開生面的水彩精品課堂。展覽期間,還將邀請到廣美教育學院院長龍虎先生為觀眾帶來一場關于水彩畫收藏和鑒賞的精彩講座。如此“大手筆”的活動,就是希望觀眾在參觀展覽之余,可以從多個角度、全方面地了解水彩藝術,理清廣州美術學院一個甲子以來的水彩發展脈絡。
“館校共建”服務品牌從中小學擴大到高校
開幕當天,莞城美術館還將正式與廣州美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掛牌合作,在莞城美術館設立“廣州美術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研究實踐基地”。
莞城美術館與廣州美術學院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1年的“靳尚誼與中國油畫研究展”和“傳神阿堵——明清人物畫精品展”中,莞城美術館就邀請了廣州美術學院講師(今廣州美術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助理)吳楊波作為學術顧問,進一步提升了展覽及相關活動的學術性和專業性,使展覽和活動雙雙獲得很大成功。2011年12月21日,莞城美術館還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報告廳舉辦了“中國肖像畫500年流變”論壇,引起了較大反響,并受到了廣州美院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對于莞城美術館而言,學術研究是其核心,借助此次與廣州美術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的合作,注入更多的專業力量,必將促進美術館學術研究方面的發展與壯大。接下來,莞城美術館和廣州美術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將展開更多合作,主要從教育實踐與培訓合作、崗位實習與實訓基地建設合作、教學成果與學研合作三個方面進行系統整合。相信這種合作模式會帶來美術館與高校的雙贏,也為其他美術機構提供了一種可學習和借鑒的經驗。
莞城美術館“水彩畫季”收官之作
莞城美術館精心策劃2013年“水彩畫季”,從湖北水彩展、港澳臺水彩展、實驗水彩展到館藏水彩展,“廣州美術學院水彩60周年研究展”成為了莞城美術館2013年“水彩畫季”的收官之作。我們希望借助廣美水彩的精彩呈現,為水彩畫季做一個全面總結和真誠展望。本次展覽以探討廣州美術學院水彩畫的發展史為脈絡,對學院水彩的學術傳承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師和精英做一個簡要的梳理,希望能夠在這個梳理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學院水彩在這數十年來的艱辛歷程和創作出的輝煌的功績。同時,為進一步打造和擴大“水彩畫季”品牌和其影響力,探索中國各地水彩畫發展的歷史進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聞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