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日期:2014-12-18 14:39:41
系統(tǒng)分類:新聞
作品版權:原作者版權所有,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yè)使用;禁止個人使用
墨爾本作為藝術之都的氣息,不僅僅洋溢在那些規(guī)模宏大的藝術館里,也彌漫在那些小巷與墻角的涂鴉上。涂鴉在很多人眼里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破壞公物的行為,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墨爾本人并不這么想。涂鴉,是迸發(fā)在民間的靈感,能夠與那些被官方供奉在空曠的大展廳中的畫分庭抗禮,也是這座城市背面凌亂而絢爛的色彩。
MOVIDA餐廳外墻
涂鴉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分噴繪和張貼兩種,噴繪的可以是涂鴉畫作(Graffiti Drawing),也可以是一些文字標語(Graffiti Writing),這些文字有涂鴉特有的藝術字體,還可以是模板噴畫(Stencil Drawing),即用硬紙板剪出鏤空圖案,然后一般用一種顏色的涂料噴在墻上,張貼的涂鴉作品可以是用漿糊粉刷的黑白單色張貼畫,也可以是不干膠粘貼的小幅圖案(Sticker Art),或者是打印出來的形狀各異的海報(Poster Art),有時貼在墻上的甚至可以使一些塑料的手工藝術品。
玫瑰街藝術家集市附近的涂鴉
墨爾本關于涂鴉的管理條例是相當嚴格的,涂鴉者需要向政府申請創(chuàng)作的許可,也要征得建筑所有者的同意,在市政府的城市網站上有申請表格可以下載,建筑的物主也可以聯(lián)系政府相關的工作人員去清除自己墻上的涂鴉,沒有征得許可的涂鴉者,若被抓到現(xiàn)行,將會受到巨額罰款。但這一切只是官方的態(tài)度,老百姓尤其涂鴉愛好者一般從不買賬,墨爾本大部分涂鴉都是未經政府批準的,他們就直接拿著噴桶,戴上口罩開始在磚石的畫布上開始自我創(chuàng)作,而政府基本上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建筑的所有者也并不是那么苛刻,大部分人若是發(fā)現(xiàn)自己房屋側墻上有一幅美麗畫作,還是欣然接受的,有些街邊餐廳的老板甚至花錢聘請著名的涂鴉畫家來把自己的餐廳外墻裝飾一新。當這座城市的涂鴉文化已經被口口相傳稱為吸引外來游客觀光的一個重要原因的時候,政府便開始把這些行為藝術放在臺面上開始宣傳。
霍希爾小巷
墨爾本或許是第一個公開包容并宣傳涂鴉的城市,在2004年的墨爾本還舉辦了街頭噴繪藝術節(jié),吸引了許多來自全球各地的涂鴉愛好者,2006年地方政府又出版了“墨爾本設計指南”,其中從藝術設計的角度來解讀墨爾本的涂鴉藝術,而民間也有私人組織的墨爾本涂鴉觀光路線,帶游客尋找那些深藏在市井之中的綺麗畫作,講解其中蘊藏的各種故事。墨爾本還有一些涂鴉的俱樂部和社區(qū),培養(yǎng)對此有興趣的人們的涂鴉技巧,教得有模有樣,好像正規(guī)藝術學院里面的繪畫課。墨爾本也有不少知名的涂鴉畫家,他們無師自通,而在圈內也都膾炙人口,墨爾本還有一些海外知名涂鴉作者的創(chuàng)作,例如英國的以反戰(zhàn)題材最為著名的知名街頭涂鴉畫家班克斯(Banksy)在墨爾本就有好幾幅作品,當他九十年代晚期的畫作“跳傘老鼠”在2012年5月被一個毫不知情的水管工在施工時不慎損壞時,還引來了社會的一片譴責,可見涂鴉藝術在墨爾本的深入人心,許多人熱愛欣賞涂鴉,創(chuàng)作涂鴉,而且也懂得甄別不同畫家的風格,就好像人們一般在美術館研究不同畫家的特點一樣。
霍希爾小巷的綠巨人涂鴉
當然,墨爾本的涂鴉者也都是有公共意識的人,涂鴉畢竟不會出現(xiàn)在弗林德斯車站,市政廳或者是國家圖書館的墻上,涂鴉有屬于自己且應景的場所。在市區(qū),政府專門開辟了兩處涂鴉的集散地,這里是所有涂鴉愛好者和游客的天堂,因為在這里的作品,是曝光率最高的,一條是連接伯克街步行街(Bourke Street Mall)與小科林斯街(Little Collins Street)的聯(lián)合小巷(Union Lane)。這一條小巷十分狹長,是左右兩個購物商城外墻之間的空間,也是在墨爾本市區(qū)觀光的游客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涂鴉地點。而另一條是靠近聯(lián)邦廣場連接著相互平行的弗林德斯街與弗林德斯小巷的霍希爾小巷(Hosier Lane)以及在其中呈三面迂回的拉特利奇小巷(Rutledge Lane)。當附近的AC/DC小巷(AC/DC Lane)和達克伯德小巷(Duckboard Place)的涂鴉已經慢慢在城市建筑中消亡的時候,這兩條小巷被保護了起來,有坡度的石階小路讓整個小巷和周圍用柏油鋪就的路面區(qū)分開來,反而更接地氣。在弗林德斯街與霍希爾小巷街角的MOVIDA餐廳就請了涂鴉畫家裝飾店面的外墻,今年八月下旬,藝術家亞德里安道爾(Adrian Doyle)把拉特利奇小巷用了一個周末的時間涂成了蔚藍色,稱為Empty Nursery Blue,這從他童年回憶引發(fā)的靈感讓拉特利奇小巷和霍希爾小巷涇渭分明,前者變成了一個蔚藍色的獨立天地,而他為其它藝術家提供的蔚藍畫布也很快被填上了各種五彩繽紛的圖案。
菲茨羅伊的涂鴉
既然是街頭藝術,就免不了很快的被更新?lián)Q代,市區(qū)這幾條最熱門的涂鴉小巷,幾乎一天要換一個模樣,聯(lián)合小巷尤其如此,但是圈內的涂鴉者都識得名家的畫作,作為尊重不會在原有畫作上覆蓋自己的作品,霍希爾小巷相對就高端一些,很多畫作估計出自名家之手,被保留了很長時間,還有一些私人店面的涂鴉也不會被修改,因為涂鴉已經成為了屋主的個人財產,比如咖啡店聚集地中央小巷(Centre Place)在各家店鋪沒開門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每家的卷簾門上都有各式各樣的涂鴉作品。
一群正在創(chuàng)作的涂鴉者
在市區(qū)周邊的涂鴉分布更加廣泛,鐵路沿線就有不少,有些是在火車一路經過的遠遠近近的房屋墻上,有些則直接是在火車軌道兩邊的石壁上,幾乎內城東部和北部的區(qū)都有不少涂鴉,那些曾經的老工業(yè)區(qū),如今各種外來人口和種族聚集地的街道,涂鴉作品越多也越好。獨立藝術家和手工藝人聚集的菲茨羅伊(Fitzroy),在主街布倫瑞克街(Brunswick Street)一個街區(qū)之隔的菲茨羅伊街(Fitzroy Street)旁的玫瑰街藝術家集市(Rose Street Artists’ Market)周圍,就布滿了形形色色的巨幅涂鴉,不是一小塊的張貼或是簽字,而是一面墻就是一幅畫,墻的邊緣便是畫框,有些涂鴉還很應景,比如菲茨羅伊街上的國際象棋學校的墻上,就擬人的畫了各式各樣的象棋棋子。
利物浦參加友誼賽時英國電臺也前來報道墨爾本涂鴉
我們說一座城市藝術氛圍濃,不只是那些陽春白雪的畫作,也要有深入民間的一抹色彩,就和音樂廳里的琴聲與路邊街頭藝人的歌手可以匯成一曲和弦一樣。在市區(qū)的小巷,市區(qū)東北的菲茨羅伊區(qū),在火車沿線的圍墻上,人人都可以畫上一筆,每一幅畫,都是關于墨爾本的多元與包容,電影在這里取景,新人在這里留影,這些涂鴉是非官方的城市名片,是鮮活的跳動的文化元素,它們無處不在,在每一個偶然相遇的一瞥中,用紛雜色彩帶來另一種繁榮,無時無刻不震撼著人心。
新聞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