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日期:2014-07-20 23:26:12
系統分類:新聞
作品版權:原作者版權所有,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禁止個人使用
佛山馮氏木版年畫百年老鋪
佛山馮氏世家木版年畫代表人馮炳棠
非遺項目土掉渣也有市場、發展非遺需結合創意產業、市場化不是唯一出路……1月15日,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市文廣新局主辦的“廣東省木版年畫專家研討會”在我市舉行,來自北京、天津、南京的著名學者和民俗專家,為我市的木版年畫及其他非遺項目的發展建言獻策。
圍繞木版年畫、剪紙、木雕、秋色等弱勢非遺項目如何謀求生存空間等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申報世界非遺評審委員會評委、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烏丙安,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徐藝乙。
觀點1
木版年畫和動漫接軌
記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傳統文化正在或已經從人們的生活中褪去,弱勢非遺項目在經濟浪潮中如何扮演角色?
烏丙安:佛山木版年畫以地名命名,這在全國的木版年畫里是獨一無二的,也說明佛山的文化根基很牢固。現在時代變了,人們看電影都不過癮了,木版年畫當然就顯得凄涼。但當時代越來越向前發展的時候,越會對古老的東西產生留戀。中亞及西歐地區對佛山木版年畫非常感興趣,比如大英博物館,他們認為木版年畫的色彩和人的眼神很像歐洲和中亞人,他們感到很親切,我們可以想象,馮氏家族的佛山年畫精品拿到倫敦展覽會轟動一時,而我們卻常常覺得這些東西土得掉渣。
但是,單靠過去人們買年畫是不可能的。佛山木版年畫當中最好的素描、最好的涂色、最好的衣紋,能不能進入動漫,跟動漫接軌,像熊貓功夫和喜羊羊那樣。結果現在是人家在出我們的熊貓功夫,人家在出我們的花木蘭,我們就只盯住一個古老的文化,老是門神。
我們的十八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木版年畫,一半以上現在風靡世界。這就告訴我們,佛山的木版年畫前景我是樂觀的。
觀點2
有些非遺項目不能市場化
記者:對于非遺傳承的方法,大家看法不一。傳統非遺應如何保護?尤其是弱勢項目?
徐藝乙:佛山手工藝資源很多,有一些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有一些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我們按指標高的去要求指標低的,就會違背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所以對手工藝要做具體的分析,根據它的發展規律制定發展規劃。比如說木版年畫,我們不去摸清人們有怎樣的需求,政府給一筆錢去生產,生產的結果就是積壓在那里。這樣的生產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
現在的保護方法只是一種做法,但不是根本的方法。過去的手工藝和我們的社會生活融為一體,現在的群體是認為大眾化的東西就是好的,將來的群體會細分,所以我們目前對這些手工藝的保護最大的職責是紀錄和整理, 所謂人亡藝絕,人不在了手藝就跟著跑掉了,當代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進行詳盡的紀錄,保存下來。這樣一系列的工作可能沒有效益,但這是為了文化的將來。
市場化絕不是唯一的出路, 有些非遺項目可以市場化,有些并不能市場化。市場化只適合能被市場化的項目,對于不能市場化的,要整理保護。
觀點3
非遺保護要納入城市規劃
記者:近年來,佛山對非遺項目的保護與發展投入了不少精力財力,但仍存在哪些短板?
徐藝乙: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我國屬于一個新鮮的事物,可以說處于探索期,目前亟待落實的一個是政府的資金。佛山的政府很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投入很大,但是佛山有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4項省級非遺項目,還有60項市級項目。這樣的資金分布到每個項目上就顯得很少,我們必須按照本地區非遺的資源狀況來進行資金、人員、機構的保障。
傳承人制度主要是補貼傳承人,把原來的8000元一年提高到10000元,但這只是對傳承人本身,并沒有針對被傳承人,如何調動被傳承人的積極性,作為國家正在探索當中。
政府在城市規劃時納進去的不能全是經濟生產,文化也要生產。“細巷變成寬街”,我建議建立佛山古文化一條街,像全國十八家國家級及其他省級的木版年畫一樣在那里招標,變成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世界窗口,同時把秋色、油畫等都納入進來。一到春節時期大家都到這里來,大概沒人再到廣州看花市,這怎么就不可能呢?
新聞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